立即注册找回密码
开启辅助访问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한어

  • 商务合作QQ: 3061267463
  • 业务电话: 18297824357 (微信同步)
池州热线 首页 头条 查看内容

【健康科普】分不清9种中医体质?一篇文章讲明白!测测你是哪种体质?附调理建议 ...

2023-10-7 13:30| 发布者: 苹果| 查看: 2027| 评论: 0|来自: 池州市中医医院

摘要: 健康科普课堂HEALTH SCIENCE CLASS说到中医,就不得不提到【体质】:有的人一吃就胖,有的人却怎么吃都不胖;有的人不怕冷也不怕热,有的人穿再多都觉得冷;有的不怎么保养都皮肤细腻,有的人怎么保养都避免不了油头 ...


健康科普课堂

HEALTH SCIENCE CLASS


说到中医,就不得不提到【体质】:



有的人一吃就胖,有的人却怎么吃都不胖;有的人不怕冷也不怕热,有的人穿再多都觉得冷;有的不怎么保养都皮肤细腻,有的人怎么保养都避免不了油头痘痘...... 

这些情况其实都与体质密切相关! 

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,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、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、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。

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的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》标准,依据不同体质在形态结构、生理功能及心理活动等三个方面的特征,将中医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:

平和质、气虚质、阳虚质

阴虚质、痰湿质、湿热质

血瘀质、气郁质、特禀质

每种体质都有不同的表现和调理方法,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,才能将体质调整到最佳状态,今天就来为您一一讲解!



01


平和质——较正常


★总体特征
阴阳气血调和,以体态适中、匀称健壮,面色红润,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。
★具体表现
平和体质大多饮食正常、大小便通畅;平时很少患病,不易疲乏,有很好的自我调节能力;且性格开朗,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。
★调理建议
平和体质的人在养生上应该保持“中庸之道”,不宜药补,饮食上注意“4不”(不过饱、不过饥、不过热、不过冷),多吃五谷杂粮、蔬菜瓜果。
坚持规律作息,保证充足睡眠,注意劳逸结合。平时应顺应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而平衡自身,增强体质,正本固元,保持平和。



02


气虚质——常无力




★总体特征

由于元气不足,以气息低弱、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。常伴疲乏、气短、自汗等气虚表现。

★具体表现

气虚质人群多肌肉松软,常常气短懒言、语音低怯、精神不振、肢体疲乏。且性格内向,情绪不稳定,胆小不喜欢冒险。

气虚质人群不耐寒邪、风邪、暑邪,体质较弱,平时容易感冒,且发病后不容易好转。

★调理建议

气虚质人群平时要注意补中、益气、培元,补充能量,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。

饮食上,可多食益气健脾的食物,如薯类、鸡肉、泥鳅、香菇、大枣、桂圆、蜂蜜等,也可坚持服用山药粉;但不宜多食生萝卜、苦瓜、螃蟹等耗气食物。

平时可以多做一些舒缓的运动,比如八段锦、五禽戏等传统健身功法,不宜出大汗或做过于猛烈的运动,切记不要用猛力或做长久憋气的动作。



03


阳虚质——最怕冷



★总体特征

由于阳气不足,失于温煦,以畏寒怕冷、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。

★具体表现

阳虚质人群形体白胖,肌肉松软。平时很怕冷,耐夏不耐冬,不耐寒邪,易感湿邪,上腹部、颈背部或腰膝部尤其怕冷。

但喜食热饮,容易出现大便稀溏,小便颜色清而量少的情况。阳虚质大多性格沉静内向,喜欢安静。

★调理建议

阳虚质平时应注意保养阳气,温阳祛寒。可自行按摩气海、足三里、涌泉等穴位或经常艾灸足三里、关元穴。

饮食上,宜多食海虾、牛、羊肉、韭菜等温补阳气食物,少食豆腐、冬瓜、黄瓜、西瓜等生冷寒凉食物。

平时要多注意保暖,尤其是腹部、背部和足底。气候温暖的春天和夏天里要注意补气,尽量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。锻炼也要以舒缓为主,避免大汗伤阳。



04


阴虚质——最怕热



总体特征

阴液亏少,以口燥咽干、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。

具体表现

阴虚质大多体形瘦长,舌质偏红、苔少。常感手心发热,面颊烘热潮红,皮肤也偏干,多有潮热盗汗表现。

阴虚质耐冬不耐夏,平时不耐热邪、燥邪,容易感到口干舌燥、眼睛干涩,喜食冷饮,容易大便干结。

阴虚质大多性情急躁,外向好动,容易失眠。

调理建议

阴虚质平时要注意养阴润燥,可自行按摩内劳宫、历兑穴、二马穴等。

阴虚生内热,阳虚生外寒。阴虚质在饮食上和阳虚质相反,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甘凉滋润的食物,比如绿豆等、黑木耳、百合等;不宜嗜食辛辣和性温燥烈之物,也要少食祛湿类食物。

平时应遵循恬淡虚无、精神内守的原则,注意戒躁,可以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,宁静内心,运动上也要以舒缓为主。



05


痰湿质——易肥胖



★总体特征

体内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,以黏滞重浊、口黏苔腻等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。

★具体表现

痰湿质体型肥胖,尤其是腹部,大多腹部肥满松软,易出汗且黏腻。面部容易出油,嘴里也常感黏腻,多痰,舌苔较厚。

痰湿质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,易患湿证。痰湿质大多性格温和,稳重恭谦,善于忍耐。

★调理建议

痰湿质要多注意化痰祛湿,平时可自行按摩或艾灸神阙、关元、中脘、天枢、足三里。

饮食上可以适当多吃健脾利湿、化痰祛湿的食物,如海带、茯苓、赤小豆、荷叶等,平时也可以喝一喝赤小豆芡实薏仁茶。但少吃肥肉及甜、黏、油腻食物,要以清淡为主。

痰湿质的人要多待在干燥温暖的地方,阴雨天气时应减少外出,避免湿邪侵袭。平时要坚持锻炼,循序渐进,让松散的肌肉变得紧实起来。



06


湿热质——爱出油



★总体特征

湿热内蕴,以面垢油光、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。

★具体表现

湿热质体形中等偏胖,面部尤其是鼻头总是油光发亮,且容易长粉刺,常感到口干口苦,且女性常带下量多。

湿热质难适应湿气重或是气温较高的环境,如夏末秋初。湿热质的人大多性格急躁易怒。

★调理建议

湿热质平时应注意清热化湿,可多按摩或艾灸阴陵泉、曲池及支沟。

饮食上宜以清淡为主,可多食多吃茯苓等淡渗利湿的食物,平时可以用生姜皮或是冬瓜皮泡水喝。

平常要戒烟酒、不熬夜、注意以静养神,愉快怡神,避免长时间待在潮湿的位置。湿热质的朋友可以适当做一些运动量大、强度大的锻炼,比如长跑、武术、球类运动等。



07


血瘀质——易健忘



★总体特征

血行不畅,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或瘀血内阻的病理基础,以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。 

★具体表现

血瘀质人群大多体形较瘦,面色晦黯、色素沉着,皮肤比较粗糙,容易出现淤青。且血瘀质人群大多口唇黯淡,舌有瘀点或片状瘀斑,眼里红血丝多。

血瘀质人群不耐受风邪、寒邪,易患消渴、中风等。血瘀质大多性格内郁,性格急躁,容易健忘。

★调理建议

血瘀质平时要注意活血化淤,平时可自行按摩气海、膈腧、血海等穴位。

饮食上,可适当多吃一些活血的食物,比如温通活血的香菜、红花或是清凉活血的黑木耳、茄子等,山楂、醋、玫瑰花、金橘也可以适当多吃,但要少食肥肉。

对于血瘀质的人,运动是最简便、最便宜的调体方法,平时可以多做一些有益于气血运行的运动,比如易筋经、五禽戏等传统导引功法。

常言道,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,注意不要长期被困于苦闷、忧郁的情绪中。



08


气郁质——爱失眠



总体特征

由于长期情志不畅,气机郁滞而形成的,以性格内向不稳定,忧郁脆弱、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状态。

具体表现

气郁质人群大多体形偏瘦,平时多忧郁面貌,神情多闷闷不乐,容易紧张焦虑,容易感到胸闷或乳房胀痛,喜欢叹气。

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,不喜欢阴雨天气,容易失眠。

调理建议

气郁质人群平时要注意疏肝理气,平时可艾灸肩井、膻中、期门、三阴交、太冲、行间等,或是按摩敲打肝经和胆经。

饮食上,可适当多吃具有行气、疏肝解郁、消食、醒神的食物,如小麦、陈皮、海藻、萝卜、金橘、山楂等,少吃补气的食物或酸性收敛的食物,如南瓜、乌梅等。

平时可以多参加户外活动,有意识地去培养豁达乐观的心态;日常运动也可以多以户外运动为主,如爬山等。



09


特禀质——易过敏



★总体特征

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和禀赋遗传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特殊体质,以生理缺陷、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。

★具体表现

特禀质人群大多适应能力较差,如过敏体质者对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,易引发宿疾。

平时即使不感冒也经常鼻塞、打喷嚏、流鼻涕,容易对药物、食物、气味、季节过敏,皮肤一抓就红,并出现抓痕。

★调理建议

特禀质日常饮食要注意清淡、均衡,粗细搭配适当,荤素配伍合理。不宜食用腥膻发物,要根据自身情况远离过敏源。

季节交替之际,不宜外出运动,要注意及时增衣减衣。


小结



看到这里,您应该对自己的是什么体质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!您是偏向哪一种?还是出现了多种混合的情况?

其实,大部分人属于混合体质,集多种体质的特点于一身,常见的混合体质有气虚阳虚、气虚血瘀、痰瘀互结、阴虚阳虚等。

若是想要全面了解自己的体质,找到对应的调养方法,小护还是建议大家来我院中医特色护理门诊,做一个中医式健康体检哦~

只有找准体质,因体施保,因人施养,未病先防,有病防变,才能达到增强体质,强身防病的目的!


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最新评论

简体中文
繁體中文
English(英语)
日本語(日语)
Deutsch(德语)
Русский язык(俄语)
بالعربية(阿拉伯语)
Türkçe(土耳其语)
Português(葡萄牙语)
ภาษาไทย(泰国语)
한어(朝鲜语/韩语)
Français(法语)
返回顶部